說明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相關之水道風險、土地洪氾風險、藍綠網絡保育和水岸縫合等課題。並分別就現況與因應氣候變遷下探討其影響性。依課題初步研擬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之願景及目標,透過平台研商研訂公私機關對該流域改善與調適之願景目標。依據流域基本資料盤點與相關計畫之蒐集成果、民眾參與小平台及訪談,將流域內相關資料彙整、統合、分析後,參照「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參考手冊」(第一次修正),初步研擬北港溪流域之水道風險、土地洪氾風險、藍綠網絡保育和水岸縫合等4大主軸課題與願景、目標
水道風險方面,水道治理計畫標準無法無限上綱增加,如何在既有防洪功能設施,強化因應風險之能力
土地洪氾風險方面,希望透過逕流分配原則,將土地承洪概念落實於國土空間,提升流域內易淹水區土地之承洪韌性
藍綠網絡保育方面,藉由與國土綠網生態之保育熱區、關注物種、棲地環境等生態資料,解析河川治理工程如何配合及是否有待改善,並關切水陸域生態廊道連續性問題,降低取水及防洪設施對生態衝擊
水岸縫合方面,則是盤點流域內水岸廊道、生態、文化、景觀、產業等,以安全為基礎,串聯水岸、地方特色景點、在地產業、文化等,推動水文化形塑,營造親水環境,協助各機關改善環境價值,為社會創造生活價值。本計畫針對需持續推動、需互相配合、需再協商評估者列入各課題當中,共有19項課題
流域願景得為理念或宣傳標語,重點為願景需讓規劃者、參與者、利害關係者容易理解與想像,並傳達民眾對流域環境的期待。歷經多場訪談與民眾參與小平台會議,對於未來河川想像亦逐漸凝聚共識,為了喚醒民眾對於北港溪流域過往的文化記憶與關注,讓北港溪流域達成「蛙與人的宜居環境」之需求,並形塑未來「水木清麗、川澈漫遊、風華兼容」之水環境場域,因此提出「流域文化復興」之想望,希冀藉由本計畫公私機關與民眾參與共同攜手改善水環境不佳之現況、保護河川環境與生物棲地,提倡「溪流守護」之行動,以共創適合生活、生產、生態的北港溪。綜上所述,本計畫以「流域文化復興-溪守打造蛙麗轉生的北港溪」作為北港溪流域願景之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