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氣候變遷帶來之影響與其風險逐漸增高,目前土地也持續進行開發,致使生物多樣性低落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喪失,流域面臨自然資源枯竭及社會經濟不平等的相互作用,如極端降水事件、洪水、熱浪和乾旱正在造成經濟損失、社會不安全並影響生存之福祉。在土地利用和氣候變遷等時間進程下,流域正面對生活、生產、生態等各項指標韌性(復原力)的挑戰。
北港溪流域內一半以上人口密集的居住在各鄉鎮中心,這些地區危險度與脆弱度正逐漸增長,氣候影響在現在和未來都有加劇之情形,如既有洪氾區變為開發區,排水系統不完善和不透水表面會增加災害的嚴重程度。因此現今對於災害風險轉於著重”災害韌性之分析”與”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bS)”。惟過去教育與思想仍集中於灰色基礎設施上,後續仍應持續推動相關政策與災害風險教育,才能在應對氣候風險與環境退化的情形下,提高適應能力,並增加公部門、法人和私人對預防和減少災害風險的投資。
除了氣候變遷的風險、自然資源枯竭及社會經濟不平等之外,在勞動年齡人口逐漸減少的台灣,可預期的是,新開發大規模的建設和維護、更新成本高的基礎設施將逐漸變得困難。但另一方面,人口的減少也使人們更容易根據該地區的自然環境來考慮土地和資源利用,亦即如何利用具有多功能性和低成本的自然和生態系統的需求和機會也正在增加。
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bS),也就是將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作為氣候變遷調適措施的方法,不僅是直接利用生物功能(如利用樹木遮擋太陽輻射和蒸發蒸騰的功能來降低氣溫升高之風險),還包括活用地形和水循環。例如,未開發的情況下,將易積水的地方,如河流的氾濫平原用作緩衝區域,亦可以說是利用地形的NbS。此外,原始森林等幾乎不受人類影響的自然區域也並不是唯一的生態系統,包括灌叢、荒地、果園、農田以及在城市中通過人工管理維護的公園、綠地,也都是在生態系統的範疇。NbS泛指利用生態系統功能的調適措施,生態系統是「由生物和環境因素創造的系統」,從農村地區到城市,所有地區都可以考慮NbS。
本計畫參照「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參考手冊」,依循水利署推動的政策願景「韌性承洪,水漾環境」,並由研提之流域課題、願景與目標,研擬如何達成之策略與措施